1、“一帶一路”倡議簡要綜述

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複蘇、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

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2、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空間



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2.07萬億美元,年均增長8%。未來共建“一帶一路”通過降低關稅,帶動交易成本、跨境物流成本以及制度成本的降低,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標準、規則、法規對接,打造“大通關體制”,從而有望實現“軟聯通”。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3、一帶一路全景圖


4、產業升級新路

在共建“一帶一路”區域貿易結構中,中間品貿易占比高達61%左右。這反映了生產網絡和國際分工的新變化:廣大發展中國家逐漸有機會走出依靠單一資源出口或鎖定於低端產業的困境,通過建立自身工業基礎,獲得制造能力和產業水平的提升。

案例: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產業合作,推動並強化了這一趨勢。中泰新絲路塔吉克斯坦農業紡織產業園,幫助當地從棉花種植向棉紡織全產業鏈跨越。印度尼西亞摩洛哇麗縣的青山工業園區,將曾經偏僻的小漁村變成了全球重要的镍礦開采冶煉和不鏽鋼產業基地,助力印尼“從賣30美元/噸镍原礦到賣2300美元/噸不鏽鋼”。在埃及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巨石玻璃纖維公司建成年產20萬噸玻璃纖維生產線,令埃及成為全球第四大玻纖生產和貿易國,吸引大量上下遊企業赴埃投資。

截至2021年底,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企業超過1.1萬家,約占中國境外企業總量的1/4。2021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241.5億美元,創曆史新高,占中國全年對外投資流量總額的13.5%;年末存量2138.4億美元,占存量總額的7.7%。

5、沿線國家投資情況

6、一帶一路總體貿易情況

分析:

2024年6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總額1797.6億美元(占中國與世界貿易的份額為34.8%),同比上升5.3%;其中,出口1105.4億美元(占中國向世界出口的份額為35.9%),同比上升11.4%;進口692.1億美元(占中國從世界進口的份額為33.1%),同比下降3.1%;當月淨出口413.3億美元。

2024年1-6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進出口貿易總額10422.0億美元(占中國與世界貿易的份額為35.0%),同比上升4.4%;其中,出口6286.5億美元(占中國向世界出口的份額為36.8%),同比上升7.2%;進口4135.4億美元(占中國從世界進口的份額為32.5%),同比上升0.5%;累計淨出口2151.1億美元。

7、一帶一路出口產品結構


分析:

2024年6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三大出口產品為電子設備、化學制品和紡織服裝,分別出口460.6億美元、143.1億美元和133.3億美元,占中國對世界出口份額分別為34.6%、38.5%和40.6%,同比變化分別為17.0%、0.6%和7.4%。

2024年1-6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三大出口產品為電子設備、紡織服裝和金屬石料制品,分別出口2560.8億美元、816.5億美元和774.6億美元,占中國對世界出口份額分別為34.4%、41.3%和42.2%,同比變化分別為11.3%、2.5%和1.3%。

8、一帶一路進口產品結構

分析:

2024年6月,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三大進口產品為礦產品、電子設備和化學制品,分別進口337.2億美元、165.0億美元和53.2億美元,占中國從世界進口份額分別為53.0%、22.8%和25.5%,同比變化分別為-2.5%、4.2%和-1.7%。

2024年1-6月,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三大進口產品為礦產品、電子設備和化學制品,分別進口2087.7億美元、886.6億美元和314.6億美元,占中國從世界進口份額分別為53.8%、21.4%和25.4%,同比變化分別為0.6%、10.6%和-6.2%。(供稿:張也,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後)

文章來源:發改大講堂



點贊(0) 打賞

評論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