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多輪支持性的貨幣政策成效如何?還將從哪些方面發力?推進外匯領域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有何舉措?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日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回應了相關問題。
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
“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特別是強化逆周期調節,有力支持經濟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在發布會上介紹,中國人民銀行在2月、5月、7月做了三次較大的貨幣政策調整,在總量、價格、結構和傳導等方面綜合施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數據顯示,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2%,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長8.7%,均高於名義經濟增速;7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65%,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3.4%,同比分別下降了22個和68個基點。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加快落實好已出臺的政策舉措,更加有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談及降息降準空間,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邹瀾表示,目前金融機構的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還有一定的空間。但受銀行存款向資管產品分流速度、銀行淨息差收窄幅度等因素影響,存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面臨一定約束。
“中國人民銀行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根據經濟恢複情況、目標實現情況和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具體問題,合理把握貨幣政策調控的力度和節奏。”邹瀾說。
今年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箱中增加了國債買賣操作。“8月全月買短賣長,淨買入國債1000億元。”邹瀾介紹,中國人民銀行買賣國債主要定位於基礎貨幣投放和流動性管理,既可買入也可賣出,並通過與其他工具靈活搭配,提升短中長期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持續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力度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過去5年,我國科技型企業貸款的年均增速為20%,是貸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表示,下一步將聚焦初創期、成長期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需求,重點提升三個“比重”: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中的比重;股權融資中投早、投小的比重;科技創新貸款在各項貸款中的比重。
在普惠金融方面,一組數據體現了金融改革發展的成果:截至7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達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7%;全國涉農貸款餘額50.47萬億元,同比增長11.6%。
“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面、滿意度持續提高。”陸磊介紹,政策取向和金融機構服務是發展普惠金融的兩大支柱,缺一不可。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統籌好增量擴面和商業可持續,加快構建激勵相容的普惠金融發展長效機制。
在“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成為熱門話題。陸磊表示,發展綠色金融,貨幣信貸政策要有力,金融市場工具要管用,部門協同要有效。中國人民銀行將出臺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一系列政策安排,研究擴大碳減排支持工具的支持範圍,擴大再貸款規模,為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提供更多低成本資金支持。
持續推進外匯領域改革開放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紅燕介紹,今年以來,國家外匯局持續推進外匯領域改革開放,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資本項目高質量開放穩步推進,外匯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發表評論 取消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