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開源”,獨立站“接水”
曆來嚴禁流量外泄的亞馬遜,近日再度讓步,允許品牌賣家將流量導向獨立站。
據了解,亞馬遜正在測試一項新功能,允許用戶在亞馬遜APP上搜索商品時,跳轉至品牌獨立站進行購物,即便該品牌未在亞馬遜平臺上銷售。
“外部鏈接將與亞馬遜上直接銷售的數億件產品一起展示,客戶可以點擊鏈接,進入品牌獨立站評估產品、查看定價和配送選項,並直接購買”,亞馬遜表示。
此舉被認為是亞馬遜布局獨立站業務的一部分。美國的電商格局,獨立站與平臺電商大致各占一半,亞馬遜已占據平臺電商約80%的份額,想要尋求新的增長,獨立站是必然的選擇,亞馬遜希望借由一次次試驗,在平臺與獨立站之間覓得共贏的平衡。
01
留住消費者
在新的功能中,當客戶搜索某個商品或品牌時,亞馬遜會顯示兩類產品:一是亞馬遜直接銷售的相關產品;二是亞馬遜沒有售賣,但在品牌獨立站上有售的商品。
亞馬遜以搜索運動鞋作為演示。搜索結果除了顯示有庫存的運動鞋,頁面上還有一個醒目的提示“直接在品牌網站上購買”。當顧客點擊旁邊的“查看更多”時,頁面會彈出“你正在離開亞馬遜”的提示。只要顧客點擊“繼續訪問網站”,就會跳轉到品牌的獨立站中繼續購物。
目前,這項功能僅在亞馬遜APP中上線,並只向部分美國客戶開放。亞馬遜表示,將根據用戶反馈,把這一體驗推廣至更多消費者,並邀請更多品牌加入。
亞馬遜希望通過引入獨立站商品,來豐富平臺的產品種類,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以在日益激烈的網上零售競爭中保持優勢。亞馬遜搜索和對話式購物副總裁拉吉夫·梅塔 (Rajiv Mehta) 表示:“我們一直在努力擴大選擇範圍,讓顧客購物更加方便。”
目前,亞馬遜上已有數億種產品在售,且還在不斷增長,僅去年一年就增加了數百萬種產品,包括不少高端奢侈品牌以及Amazon Haul中的超低價產品。但這不意味著亞馬遜就囊括了所有消費者喜歡的商品,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被沉澱在了獨立站中,尤其是品牌推出的新品。
不少賣家的銷售模式是舊產品上架亞馬遜,新品則留在獨立站中。“舊款產品,我在亞馬遜賣19.99美金,一單10美金利潤,新款在獨立站賣29.99-49.99,一單20美金利潤”,一位賣家對品牌工廠表示道。
“新款一上亞馬遜,馬上就被抄得沒利潤,之前我在亞馬遜上的產品都是賣39-49美金,被人卷到19美金,我情願單量少一點,一單賺10-30美金,也不想一單賺2-3美金”,該賣家補充道。
亞馬遜最希望的,正是將這類新品納入自己的電商生態中。據了解,目前僅有部分原創品牌受到了新功能的邀請測試,如安克旗下的Anker、致歐的SONGMICS、賽維的Avidlove、千岸科技的Sportneer、深藍科技的Donner、子不語的City Bell等等。
改善顧客購物體驗是看到的表象,引流到獨立站更本質的目的,是亞馬遜希望自己能成為客戶購物搜索的第一選擇。因為如果消費者首先在亞馬遜上搜索,它就能在購物過程中與消費者互動,從而有機會引導消費者購買自身銷售的產品,或者至少也能收取廣告、支付等環節的費用。
此外,亞馬遜還能從客戶交易數據中獲得有價值的見解。雖然亞馬遜聲稱,在客戶退出亞馬遜應用程序後,它不會跟蹤客戶在品牌網站上的互動,但即使是客戶會點擊哪些品牌的數據,也能幫助亞馬遜決定要庫存哪些產品以及應該爭取哪些品牌合作。
亞馬遜並不會止步於此,其終極目標是想要成為像Google一樣,分發流量的綜合購物搜索引擎,新功能也有跟Google Shopping競爭的意味。Google會為用戶提供數十個不同商店的購買鏈接,每個鏈接都有不同的優惠,有時還附有評論,消費者完全可以使用Google替代亞馬遜。
02
從交易抽成到生態賦能
亞馬遜曆來對流量管控嚴格,此前,亞馬遜在其服務條款中明確指出,禁止試圖將流量從亞馬遜轉移到外部網站或競爭平臺,包括使用使用外部鏈接、廣告和督促客戶離開網站的行為等,一旦發現或將給與賣家封停賬戶、取消產品列表、扣留銷售款項乃至采取法律行動的懲罰。
此次卻大方地允許流量導向獨立站,在於新功能是推進Buy with Prime項目的一部分。
事實上,亞馬遜早已不滿足於僅作為平臺,獲取“交易抽成”,其在2022年便已上線Buy With Prime,將業務延伸至獨立站。該功能旨在向獨立站開放包括支付、物流在內的亞馬遜會員服務。
亞馬遜在博客說明中指出,如果品牌支持“Buy with Prime”,Prime會員將可以享受快速、免費送貨、輕松退貨以及直接在該品牌網站上購買商品的24/7全天候客戶支持。
亞馬遜並未對參與測試新功能的品牌設置太多條件,需要有一定體量是其中之一,另外就是要求在最終成交,也就是結賬付款階段,必須使用Amazon Payments進行支付,意味著品牌獨立站商家需要去申請“Amazon Payments”的商家收單賬戶。顯然,這是為了促使獨立站上線Buy with Prime。
不支持Buy with Prime的獨立站,如果上線了新的購物功能,甚至可能產生負面作用——當客戶使用了亞馬遜賬戶一鍵付款後,卻未能享受到FBA的快捷配送服務,其中落差或許會導致客戶流失。
美國消費者非常在意貨物的配送時效,甚至願意付出額外的金錢,亞馬遜通過便捷物流積累的數億Prime會員便是最好的明證。據悉,亞馬遜全球Prime會員數量已高達2.4億,其中美國約1.8億,占美國總人口超過一半,可以說每個美國家庭都至少有一個Prime會員。
如今,亞馬遜還在繼續強化自己在物流方面的優勢。數據顯示,2024年,在美國,亞馬遜“當日達”站點的數量增加了60%以上,服務範圍已覆蓋美國140餘個核心城市圈,生活必需品當日達或次日達配送量同比增長超50%,突破20億件。
也是因此,亞馬遜在不斷加快Buy With Prime的推廣速度,以此緩解亞馬遜物流倉儲過剩的問題。物流是重資本投入,需要規模化來降低成本,Buy With Prime正承擔著吸收獨立站商品進入自身物流體系的使命。有業內人士表示,Buy With Prime將“進一步提高物流網絡利用率,從而提高利潤率。”
時至今日,亞馬遜越發脫離單純電商企業的範疇。2024年,亞馬遜線上銷售收入2470億美元,僅占總收入的38%,AWS、廣告以及服務性收入占據了剩餘的部分。“亞馬遜對自己的定位不是電商企業,而是雲計算科技公司,亞馬遜的估值大部分是雲計算和科技部分支撐的”,有賣家說道。
亞馬遜的戰略重心,也從增加電商銷售額轉為推動其他業務的增長。就如此次開放流量給獨立站的新功能,是為了擴大已有流量的覆蓋範圍,並促進Buy With Prime的使用,從而推動支付和物流業務的應用深度和廣度。
- 本文分類:行業資訊
- 本文標簽:無
- 浏覽次數:474 次浏覽
- 發布日期:2025-02-19 18:32:00
- 本文鏈接:http://www.zykjszfw.com/zh-TW/hangyezixun/374.html
發表評論 取消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