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地產紅利的消散疊加外部形勢的變化,建築建材行業增量市場進一步萎縮,主要產品產量和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濟效益指標下降,產品出廠價格下滑,總體呈現寬供給、高庫存、弱需求運行特征,呈現穩中趨降的運行態勢。建材行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壓力依然較大,需求動力顯現不足。近年來,中亞國家快速發展,區域人口維持較快增長,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中亞五國自然資源稟賦所決定的產業特征以及所處地理位置,並結合當前基建水平來看,中亞五國對於傳統基建的需求較為旺盛,基建投資發展潛力充足。在“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之際,“中國—中亞峰會”碩果累累,中亞局面全方位打開,中國建築建材行業迎來破局解困新機遇。 產業發展環境改善, 基建成為增長熱點 隨著中亞國家政治趨於穩定,各國紛紛制定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並付諸實施,改善營商環境以吸引投資。在全球營商便利度排名中,烏兹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值得重點關注的是烏兹別克斯坦,作為中亞人口最多的國家,烏兹別克斯坦整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中國,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處於起步階段。2017年初,米爾濟約耶夫當選烏國總統,頗懂經濟又勵志改革的他隨即主持制定並頒布了《2017—2021年國家五大優先發展領域行動戰略》,這被外界普遍認為是學習中國的“改革開放”。2021年10月,米爾濟約耶夫獲得連任,並於2022年1月頒布《2022—2026年新烏兹別克斯坦發展戰略》,進一步擴大開放,大力推動私有化、市場化改革,優化法治體系,改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資,大力發展外向型制造業及對外貿易。該國駛入建設“新烏兹別克斯坦”的快車道。 在上述背景下,烏兹別克斯坦城市發展和社會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日益迫切,住宅建設、商業地產建設、產業園建設等,正在呈現高需求態勢。在建設性工程量不斷增加的條件下,建材行業將成為該國主導行業以及經濟增長點之一。 中國做瓷磚的企業,在烏兹別克斯坦設立工廠,雇傭當地勞動力,一方面滿足烏國本地市場,同時出口獨聯體國家。基本投產後一年就收回成本。當地銅礦資源豐富,中國企業在當地設立水龍頭企業,滿足本地市場及出口周邊國家,基本投產後半年就收回成本。2 政策推動市場廣闊 中亞國家建材零售價格普遍較高,例如衛生潔具、地磚等裝修材料比中國同類產品的價格平均高出2至4倍。因中國建材產品具有質優價廉的特點,非常符合中亞的市場需要,因此成為建材市場的首選。同時,中亞各國也希望並鼓勵中國有實力的企業在當地投資建廠。 近年來,烏兹別克斯坦建設性工程規模不斷擴大,在建大量新房、大型工業企業、文體機構、道路和橋梁。在建設“新烏兹別克斯坦”的五大戰略中,減貧以及加強住房建設是重中之重。烏政府已經啟動一項農村經適房工程,旨在為最偏遠的農村地區開發住宅,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包括在13個地區建設12000間房屋,還將建設配套的基礎設施,包括277.4公裡的水管道、273.5公裡的電力基礎設施、283.9公裡的天然氣管道和244.4公裡的公路。 在過去兩年中,烏國建築工程量增長至過去的1.7倍,主要使用國產建材,同時進口陶瓷、刨花板、玻璃、壁紙和其他材料。但與此同時,烏國有極大的潛力增加現代建材和進口代替品的生產。 烏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已確定了在未來五年內建材產量至少翻番的緊迫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烏國境內擴大非金屬礦床的開發力度,並建立材料的工業加工,使行業整體多樣化。未來兩年,烏國計劃在建材行業實施超過1000個、總價值超過17萬億蘇姆(約合10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 烏兹別克斯坦政府為吸引外資,給外國投資者新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投資20萬美元的投資者將獲得"榮譽公民"稱號,除此之外簽發有效期為3年的多次往返簽證。如果不出境,可以無限期續簽。 與烏兹別克斯坦相比,塔吉克斯坦建材行業處於更為初級的發展階段,以中低檔產品為主且大都是進口產品。近幾年,包括建築業在內的五大基礎經濟部門的產值大幅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開始逐步加快,大中城市在住房、公共設施、輕工業生產廠房建築方面和危舊房改造、城市住宅開發方面需求量很大。 塔吉克斯坦政府制定的住宅建築計劃要在未來三年內,建造2萬所房屋以及學校、機構和住宅區。由此可見塔國對建材、裝修材料和技術的需求將大幅度提高。塔吉克斯坦還實施特惠政策,通過政府授權機關鼓勵流向優先投資領域的投資,其中包括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建築材料、暖通、家用裝修陶瓷、衛浴及潔具、家具等。 布局中亞優勢多 當前,中國建材行業產能過剩,國內市場供大於求,亟待尋求增量市場、破解困境,而中亞地區能源資源產業和高速增長的市場無疑給中國建材行業提供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目前,已有不少國內建材企業已開始關注烏、塔兩國市場,並有計劃規模地進入其建築市場的房地產、房屋裝修等行業。 從中亞國家(以烏兹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為例)工程承包市場需求和建築市場空間等整體情況來看,我國建築、建材企業在當地投資或開展業務存在以下幾方面優勢: 1、當地經濟快速增長並日漸火爆,隨著收入持續增長,居民對住房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和越來越迫切,建築市場開發空間與建材需求量較大。 2、當地建材市場所需的大宗建材,如鋼材、水泥和其它建築材料嚴重短缺,供不應求,如果我國建築建材企業能發揮在質量、價格等方面的優勢,在當地大膽積極參與各類工程招標,中標幾率較大,也可進行直接投資。 3、當地用電價格便宜,僅相當於我國的20%。而且目前中亞地區城建多以舊城區改造為主,城市建設配套費及相關成本要比我國低得多,建築工程手續辦理簡單,成本較低,開發建築工程市場正是時機。 4、我國建築業的工作效率比當地高,我方施工隊僅需六個月即可建成一棟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的七層住宅樓,而當地的工程公司一般需一至四年才能完成。因此在管理費用、人工費用上,我方將比當地低70%以上,開發成本僅在人工費用上就會比當地公司節省20%以上。 5、近幾年,中國建築企業在中亞國家建築市場上誠信經營,建成了許多現代化、 高質量、價格合理的住宅樓,已在這些國家的建築業得到了業主信賴,這有利於我國建築企業進一步拓展當地市場。 中亞國家的建築和房地產市場總體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建築產業比中國起步晚,市場空間和需求很大,中國—中亞合作開發前景十分樂觀,今後一段時間內還將是低風險、高收益的行業。從烏兹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築和房地產發展的內在需求來看,這裡是亟待開發的一個大市場。 加速出海放眼世界 “當前,我們在國際上面臨著全球經濟的動蕩和調整,在國內面臨著傳統建材產業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因此,中國建材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建材行業拓展國際市場、化解產能過剩,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秘書長孫向遠說。 從我國建材行業的發展來說,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就是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如何化解產能過剩與過剩產業繼續發展的矛盾,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引導產能過剩的產業,如水泥、玻璃等,實施資本“走出去”戰略,到國外市場需求大的國家和地區去投資發展,向海外市場拓展業務成為中國建材企業發展的重要選擇。走向中亞,無疑是破局解困的最佳新路徑。
文章來源:
發表評論 取消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