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地产红利的消散叠加外部形势的变化,建筑建材行业增量市场进一步萎缩,主要产品产量和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下降,产品出厂价格下滑,总体呈现宽供给、高库存、弱需求运行特征,呈现稳中趋降的运行态势。建材行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需求动力显现不足。近年来,中亚国家快速发展,区域人口维持较快增长,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中亚五国自然资源禀赋所决定的产业特征以及所处地理位置,并结合当前基建水平来看,中亚五国对于传统基建的需求较为旺盛,基建投资发展潜力充足。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中国—中亚峰会”硕果累累,中亚局面全方位打开,中国建筑建材行业迎来破局解困新机遇。 产业发展环境改善, 基建成为增长热点 随着中亚国家政治趋于稳定,各国纷纷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并付诸实施,改善营商环境以吸引投资。在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中,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2017年初,米尔济约耶夫当选乌国总统,颇懂经济又励志改革的他随即主持制定并颁布了《2017—2021年国家五大优先发展领域行动战略》,这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2021年10月,米尔济约耶夫获得连任,并于2022年1月颁布《2022—2026年新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推动私有化、市场化改革,优化法治体系,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制造业及对外贸易。该国驶入建设“新乌兹别克斯坦”的快车道。 在上述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城市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日益迫切,住宅建设、商业地产建设、产业园建设等,正在呈现高需求态势。在建设性工程量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建材行业将成为该国主导行业以及经济增长点之一。 中国做瓷砖的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工厂,雇佣当地劳动力,一方面满足乌国本地市场,同时出口独联体国家。基本投产后一年就收回成本。当地铜矿资源丰富,中国企业在当地设立水龙头企业,满足本地市场及出口周边国家,基本投产后半年就收回成本。2 政策推动市场广阔 中亚国家建材零售价格普遍较高,例如卫生洁具、地砖等装修材料比中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平均高出2至4倍。因中国建材产品具有质优价廉的特点,非常符合中亚的市场需要,因此成为建材市场的首选。同时,中亚各国也希望并鼓励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 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建设性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在建大量新房、大型工业企业、文体机构、道路和桥梁。在建设“新乌兹别克斯坦”的五大战略中,减贫以及加强住房建设是重中之重。乌政府已经启动一项农村经适房工程,旨在为最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发住宅,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包括在13个地区建设12000间房屋,还将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包括277.4公里的水管道、273.5公里的电力基础设施、283.9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和244.4公里的公路。 在过去两年中,乌国建筑工程量增长至过去的1.7倍,主要使用国产建材,同时进口陶瓷、刨花板、玻璃、壁纸和其他材料。但与此同时,乌国有极大的潜力增加现代建材和进口代替品的生产。 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已确定了在未来五年内建材产量至少翻番的紧迫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乌国境内扩大非金属矿床的开发力度,并建立材料的工业加工,使行业整体多样化。未来两年,乌国计划在建材行业实施超过1000个、总价值超过17万亿苏姆(约合10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 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为吸引外资,给外国投资者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20万美元的投资者将获得"荣誉公民"称号,除此之外签发有效期为3年的多次往返签证。如果不出境,可以无限期续签。 与乌兹别克斯坦相比,塔吉克斯坦建材行业处于更为初级的发展阶段,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且大都是进口产品。近几年,包括建筑业在内的五大基础经济部门的产值大幅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开始逐步加快,大中城市在住房、公共设施、轻工业生产厂房建筑方面和危旧房改造、城市住宅开发方面需求量很大。 塔吉克斯坦政府制定的住宅建筑计划要在未来三年内,建造2万所房屋以及学校、机构和住宅区。由此可见塔国对建材、装修材料和技术的需求将大幅度提高。塔吉克斯坦还实施特惠政策,通过政府授权机关鼓励流向优先投资领域的投资,其中包括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材料、暖通、家用装修陶瓷、卫浴及洁具、家具等。 布局中亚优势多 当前,中国建材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市场供大于求,亟待寻求增量市场、破解困境,而中亚地区能源资源产业和高速增长的市场无疑给中国建材行业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目前,已有不少国内建材企业已开始关注乌、塔两国市场,并有计划规模地进入其建筑市场的房地产、房屋装修等行业。 从中亚国家(以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为例)工程承包市场需求和建筑市场空间等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建材企业在当地投资或开展业务存在以下几方面优势: 1、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并日渐火爆,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迫切,建筑市场开发空间与建材需求量较大。 2、当地建材市场所需的大宗建材,如钢材、水泥和其它建筑材料严重短缺,供不应求,如果我国建筑建材企业能发挥在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在当地大胆积极参与各类工程招标,中标几率较大,也可进行直接投资。 3、当地用电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我国的20%。而且目前中亚地区城建多以旧城区改造为主,城市建设配套费及相关成本要比我国低得多,建筑工程手续办理简单,成本较低,开发建筑工程市场正是时机。 4、我国建筑业的工作效率比当地高,我方施工队仅需六个月即可建成一栋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七层住宅楼,而当地的工程公司一般需一至四年才能完成。因此在管理费用、人工费用上,我方将比当地低70%以上,开发成本仅在人工费用上就会比当地公司节省20%以上。 5、近几年,中国建筑企业在中亚国家建筑市场上诚信经营,建成了许多现代化、 高质量、价格合理的住宅楼,已在这些国家的建筑业得到了业主信赖,这有利于我国建筑企业进一步拓展当地市场。 中亚国家的建筑和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建筑产业比中国起步晚,市场空间和需求很大,中国—中亚合作开发前景十分乐观,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筑和房地产发展的内在需求来看,这里是亟待开发的一个大市场。 加速出海放眼世界 “当前,我们在国际上面临着全球经济的动荡和调整,在国内面临着传统建材产业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因此,中国建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建材行业拓展国际市场、化解产能过剩,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秘书长孙向远说。 从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来说,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如何化解产能过剩与过剩产业继续发展的矛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引导产能过剩的产业,如水泥、玻璃等,实施资本“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市场需求大的国家和地区去投资发展,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成为中国建材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走向中亚,无疑是破局解困的最佳新路径。
文章来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