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带一路”倡议简要综述

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2、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空间



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未来共建“一带一路”通过降低关税,带动交易成本、跨境物流成本以及制度成本的降低,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规则、法规对接,打造“大通关体制”,从而有望实现“软联通”。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3、一带一路全景图


4、产业升级新路

在共建“一带一路”区域贸易结构中,中间品贸易占比高达61%左右。这反映了生产网络和国际分工的新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逐渐有机会走出依靠单一资源出口或锁定于低端产业的困境,通过建立自身工业基础,获得制造能力和产业水平的提升。

案例: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合作,推动并强化了这一趋势。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帮助当地从棉花种植向棉纺织全产业链跨越。印度尼西亚摩洛哇丽县的青山工业园区,将曾经偏僻的小渔村变成了全球重要的镍矿开采冶炼和不锈钢产业基地,助力印尼“从卖30美元/吨镍原矿到卖2300美元/吨不锈钢”。在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巨石玻璃纤维公司建成年产20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令埃及成为全球第四大玻纤生产和贸易国,吸引大量上下游企业赴埃投资。

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企业超过1.1万家,约占中国境外企业总量的1/4。2021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241.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中国全年对外投资流量总额的13.5%;年末存量2138.4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7.7%。

5、沿线国家投资情况

6、一带一路总体贸易情况

分析:

2024年6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1797.6亿美元(占中国与世界贸易的份额为34.8%),同比上升5.3%;其中,出口1105.4亿美元(占中国向世界出口的份额为35.9%),同比上升11.4%;进口692.1亿美元(占中国从世界进口的份额为33.1%),同比下降3.1%;当月净出口413.3亿美元。

2024年1-6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进出口贸易总额10422.0亿美元(占中国与世界贸易的份额为35.0%),同比上升4.4%;其中,出口6286.5亿美元(占中国向世界出口的份额为36.8%),同比上升7.2%;进口4135.4亿美元(占中国从世界进口的份额为32.5%),同比上升0.5%;累计净出口2151.1亿美元。

7、一带一路出口产品结构


分析:

2024年6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前三大出口产品为电子设备、化学制品和纺织服装,分别出口460.6亿美元、143.1亿美元和133.3亿美元,占中国对世界出口份额分别为34.6%、38.5%和40.6%,同比变化分别为17.0%、0.6%和7.4%。

2024年1-6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前三大出口产品为电子设备、纺织服装和金属石料制品,分别出口2560.8亿美元、816.5亿美元和774.6亿美元,占中国对世界出口份额分别为34.4%、41.3%和42.2%,同比变化分别为11.3%、2.5%和1.3%。

8、一带一路进口产品结构

分析:

2024年6月,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前三大进口产品为矿产品、电子设备和化学制品,分别进口337.2亿美元、165.0亿美元和53.2亿美元,占中国从世界进口份额分别为53.0%、22.8%和25.5%,同比变化分别为-2.5%、4.2%和-1.7%。

2024年1-6月,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前三大进口产品为矿产品、电子设备和化学制品,分别进口2087.7亿美元、886.6亿美元和314.6亿美元,占中国从世界进口份额分别为53.8%、21.4%和25.4%,同比变化分别为0.6%、10.6%和-6.2%。(供稿:张也,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

文章来源:发改大讲堂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