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根據哈通社10月19日的消息,哈薩克斯坦農業部長Erbol Karashukeev透露,在國家農工業綜合體發展項目的框架內,將繼續提供投資補貼,並擴大農業設備租賃計劃。
該部長表示,為了提高哈薩克斯坦的農業技術裝備水平,將繼續進行投資補貼,並擴大農業機械租賃項目。因此,農業機械更新水平將從4%提高到6%。此外,還將采取措施,廣泛引進節水技術,提高效率,將建立供水補貼機制,建立示範農場網絡的項目,並建設一個生產現代灌溉系統的工廠,年生產能力可達1000臺。這將使節水技術的使用面積增加到45萬公頃。
中哈農業合作前景廣
哈薩克斯坦耕地資源豐富,人均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6倍。農業開發潛力巨大,也是中哈兩國合作的四大重點領域之一。
隨著雙邊深入合作交流,哈薩克斯坦對中國農業機械技術與產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2012年哈薩克斯坦農業機械進口額為5.09億美元,2017年為3.80億美元,這也給中國農機產業帶來了機遇。由於哈薩克斯坦國家政府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視,中哈在農機技術與產品方面的貿易往來勢必加強。
哈薩克斯坦農機現狀
當今世界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生產早已進入機械化生產的時代。然而,哈薩克斯坦農業機械嚴重老化,主要還是前蘇聯時代的產品,農業機械整體平均磨損率高達76%,制約其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發展。就此,哈薩克斯坦政府曾提出《2017-2021年農工業綜合體發展國家規劃》等系列補貼政策,推進農業機械更新換代,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2014-2018年哈薩克斯坦農機擁有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詳見下圖。2014年哈薩克斯坦擁有拖拉機、收獲機械和播種機械分別為15.30萬臺、4.40萬臺、9.36萬臺,到2018年哈薩克斯坦擁有拖拉機、收獲機械和播種機械分別為14.70萬臺、3.80萬臺、8.20萬臺。其中,拖拉機、收獲機械和播種機械的使用時間超過10年的比例分別為85%、68%和88%。哈薩克斯坦農機整體過於老舊,急需更新換代。

哈薩克斯坦農機擁有量
農機的更新換代離不開農機產業的支持。哈薩克斯坦農機產業較弱,農機企業建廠生產時間短,難以滿足其農機更新換代的需求。根據哈薩克斯坦農業部數據顯示,哈薩克斯坦現有拖拉機制造企業3家(其中1家外國生產,國內組裝)、播種機械制造企業3家、耕整地機具制造企業3家、植保機械制造企業4家、聯合收割機制造企業4家。所制造農機產品以中小型為主,追求經濟實用性。
中國農機企業該如何抓住機遇
相對於哈薩克斯坦,中國農機產業經曆了改革開放40多年的蓬勃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農機制造和使用大國,構建起了完整的農機工業體系。據《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年鑒》數據顯示,2017年農業機械企業2536家,主要農機產品產量約為639萬臺,包括拖拉機141萬臺,收獲機75萬臺。並且,農業機械行業出口總額達到284.4億美元,同比增長9.27%,其中對中亞的農機出口增長較快。因此,未來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地區可能成為中國農機出口的新增長點。
哈薩克斯坦正在將自己打造成為中亞國際鐵路運輸的樞紐,中歐班列在哈薩克斯坦境內運行距離很長,這為大宗農機產品的物流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國農機企業可以考慮以哈薩克斯坦主要糧食作物為切入口,如小麥、大豆等,依據當地氣候條件、優勢品種與農藝措施,基於企業現有成型機型,通過多次的局部機構調整和實地測試,優化出與之適應的整套農機具,並配套生產全過程的農業機械化服務,最終形成哈薩克斯坦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生產解決方案。

為了促進農業機械化生產,哈薩克斯坦政府也對農業機械設備的租賃進行補貼,降低租賃公司貸款利息。因此,中國農機企業現階段也可以探索在哈薩克斯坦建立農業機械設備租賃公司的可行性,提供農業生產全過程的農機租賃服務或農機作業服務,逐步適應其農機市場需求,建立銷售與服務網絡。而且可嘗試與當地農場合作,引入農作物機械化生產解決方案,打造示範農場,邀請周邊農戶參觀交流。還可以創新合作模式,如糧食換農機等等。這樣有利於提升中國農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深耕哈薩克斯坦農機市場。
參考文獻:《哈薩克斯坦主要農機需求量預測分析》,作者:楚天舒等。
文章來源:搜狐
發表評論 取消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