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後,我國今年一季度的汽車出口增速,仍保持強勁勢頭。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此前一直是中國汽車出口薄弱地區的中亞,增速迅猛。據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統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出口到吉爾吉斯斯坦的中國汽車同比增速高達1386%,烏兹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也分別有181%和105%的增速。
這個市場為何這麼熱?中亞人購買中國車,看中的是什麼?
中亞街頭的中國品牌汽車。受訪者供圖
風口
中亞五國是我國的西部近鄰,其中三國與我國接壤,邊境線長達3000多公裡。這些國家地域遼闊,最大的哈薩克斯坦面積超過270萬平方公裡,沙漠、草原、山嶺等地理特征多樣,加上氣候嚴酷,汽車成了居民出行的必需品。
尤其是去年5月以來,隨著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效應逐步顯現,雙方經濟社會各方面交流合作快速發展,中國同中亞五國結成的命運共同體更為緊密,國家關系也在高水平開放中邁入嶄新時代。
這個風口,越來越被中國車企所洞悉。

吉利汽車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受歡迎。受訪者供圖
吉利控股集團早就將目光瞄準了中亞,最近更是加速了在中亞的產品布局。記者從吉利國際相關部門了解到,自2022年吉利進入哈薩克斯坦以來,已上市了7款車。1至4月,吉利在哈薩克斯坦新車市場占有率達到4.06%,今年已連續3月在當地全品牌銷量中排名前10。
5月的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一些中國汽車品牌的車主俱樂部成員們樂此不疲地組織戶外露營、跑山等活動,幾千人的車友群裡氣氛格外活躍。開上一輛中國車,談論跟中國汽車有關的活動,已成為當地社交圈的熱門話題。
哈薩克斯坦作為“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當地政府致力於推動可持續發展與新能源轉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正成為很多中國車企海外布局的關鍵市場。
此外,從去年開始,吉利汽車進入吉爾吉斯斯坦,並全面加快在烏兹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的渠道合作與市場拓展。
不止新車。2019年,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臺州)等10個地區首批試點二手車出口。位於臺州的浙江方林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成為其中的頭部企業。
公司總經理王琛說,因為新車價格較貴,不少中亞人看中中國品牌的二手車,為二手車企業帶來商機,“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出口中亞的風口變得越來越熱”。
市場
回顧汽車工業130餘年的發展史,“皇冠”過去一直戴在歐美日等國家頭上,形成難以逾越的壁壘。
而現在,不僅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去年親自到中國提了1000輛中通客車,還有烏兹別克斯坦明星買下“智幾L7”後,將這輛中國車拍照放上了ins主頁。
在崔東樹統計的數據中,我們看到,2020年出口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兹別克斯坦的中國車,分別為164輛、7439輛、8292輛;而到了2023年,數字分別增長到7.6萬輛、9.9萬輛和11.7萬輛。
對中國品牌汽車,中亞消費者為什麼願意買單?
王琛去當地考察後發現,中國生產的“大個頭”汽車銷量很不錯,因為裡面配置豐富,有大沙發、加熱座椅、彩電冰箱等,一些中亞車主把“理想L9”“星越L”等中國車稱作“夢中情車”。
王琛分析稱,中國車之所以能“卷”進中亞市場,不僅因為有風口,更因為中國車真的很“香”。
汽車產業是中國制造業的一個縮影。盡管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全球供應鏈不穩定的挑戰,但近年來,中國汽車行業展現出了穩健而蓬勃的發展態勢,中國車企、中國汽車正經曆不斷迭代的快速發展時期。

中國品牌汽車的制造工廠。金晨 攝
放眼全球,在車載锂離子電池這一領域,中國企業占有的市場份額超過60%;動力電池裝機量前10名,有6家是中國公司。隨著造車新勢力風起雲湧,新能源車企們“卷”產品、“卷”服務,性價比也“卷”出天際。
哪怕是國外汽車品牌,在中國工廠制造的成本優勢也遙遙領先。例如特斯拉上海工廠,一輛整車下線不到40秒,是特斯拉最高效的工廠,成為美國得克薩斯州、德國柏林等超級工廠“複刻”的樣板。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中國車企不再局限於國內小循環,紛紛選擇走出國門、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加上當前國外有高漲的需求,中國又積累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制造優勢,正是車企發力搶占海外市場的好時機。
尤其是在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這些水電大國,夏季充足的電力正好被中國新能源車所需要,既降低了用車成本,又與全球減碳大趨勢契合。
憑借幾十年的新能源車產業積累,中國正問鼎全球新能源車產業,這一優勢也改變了中亞人過去對中國燃油車的刻板印象,由此帶動了中國燃油車的出口銷量。“去年,我們出口中亞的新能源車占8成,今年和燃油車對半開。”王琛說。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我國汽車出口182.7萬輛,同比增長33.4%。其中成為增量的中亞市場,就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與中國車實現了雙向奔赴。
藍海
中國品牌汽車圈粉中亞,讓毗鄰兩地的新疆,盡顯出黃金通道的優勢。
霍爾果斯,作為東西交流的交通樞紐,見證了古絲綢之路北道上的繁華。如今,它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口岸和商貿中心。
中國車出口越來越開放的背後,是一片巨大而令人期待的產業發展新藍海。
霍爾果斯口岸等候出境的中國車。圖源伊犁融媒體中心
在霍爾果斯鐵路口岸,中歐班列的一聲聲汽笛,一輛輛新能源車從這裡駛向中亞和歐洲等地;公路口岸,24小時貨運通關,為全國的車企和車商提供車輛展銷、車輛報關、物流等配套服務。
通道帶來新樞紐崛起,也帶來了產能的遷徙。如今的霍爾果斯,是中國車企進軍中亞、出口歐洲的前哨陣地。
隨著“一帶一路”的持續深入,中國車企又把陣地往前挪了挪,不僅出口汽車,還挺進中亞建起了產業鏈。
去年7月,長城汽車與烏兹別克斯坦汽車集團ADM汽車工廠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長城汽車旗下產品本地化生產;今年1月,比亞迪烏兹別克斯坦工廠新能源汽車生產正式啟動,生產“驅逐艦”和“宋”兩款暢銷車型……
“到當地建廠生產,是汽車出口發展到一定規模必須要做的事。”有專家認為,中國汽車出口可能會遇到配額等限制,在當地建廠可降低成本、增加規模,這是車企走向全球化的一貫做法。
競爭從國內轉到國外,車企們也在更加長遠地部署出口戰略。
如今,吉利在中亞的布局不斷開拓。繼去年底吉利“Atlas”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上市成為熱門車型後,今年5月又上市7座SUV“Okavang”,進一步補充了在哈薩克斯坦的產品布局。隨著中國汽車品牌在中亞市場觸角的延伸,不少車企實現了從“產品出口”向“品牌出口”的躍遷。
比亞迪則融入了更多當地的重大活動。比如提供旗下宋家族新車型“宋Pro”冠軍版,作為今年5月在烏兹別克斯坦舉辦的中亞地區最大國際體育賽事之一——塔什幹國際馬拉松賽的官方引導用車。
今年3月起,我國二手車出口全面放開,經銷商數量猛增,國內外二手車流通格局也迎來了新的變革。在王琛看來,二手車出口競爭進入白熱化,車企們拼渠道、拼速度,現在要轉向拼服務、拼售後。
始於汽車,但不止於汽車。從今年開始,臺州的艾莫依汽車網絡銷售有限公司入局中亞,規劃在霍爾果斯口岸搭建一個汽車出口批發平臺,就近向其它車企、經銷商輸送中國品牌的二手車貨源,並為他們提供各種增值服務。
王琛向我們引用了國產劇裡的一句話:“風浪越大,魚越貴。風雲變幻的國際市場中,中國車企正在奮勇搏擊!”
藍海寬闊無垠,人們一往無前。中國車出口中亞,有無窮的潛力。
文章來源:潮新網
發表評論 取消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