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程機械行業雖然徘徊在周期下行的困局中,但出口扛起了半邊天,為保持行業穩定運行、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據顯示,1-12月,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512.5億美元,其中,出口486.6億美元,同比增長10.4%;進口25.9億美元,同比下降6.2%;貿易順差460.7億美元,同比增長11.4%。總體表現平穩。
從全球區域看,2023年海外工程機械市場需求究竟如何?那些區域具有較大成長空間?
分布趨於多元,一帶一路、亞歐需求旺盛1-12月,從中國工程機械設備和零部件出口的各大洲、區域市場情況來看:
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銷售額為292.57億美元,占比高達60.12%,累計同比增長18.84%,為第一大區域出口市場。
出口RCEP國家(東盟十國以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4個國家)銷售額為120.13億美元,占比24.59%,同比下降7.44%。
出口亞洲國家的銷售額為196.91億美元,占比40.46%,累計同比上升8.71%。
出口歐洲國家的銷售額為127.54億美元,占比26.21%,累計同比上升23%。
出口北美洲國家的銷售額為51.22億美元,占比10.53%,累計同比下降6.87%。
出口拉丁美洲國家的銷售額為45.39億美元,占比9.33%,累計同比上升10.46%。
出口非洲國家的銷售額為44.77億美元,占比9.2%,累計同比上升16.89%。
出口大洋洲國家的銷售額為20.79億美元,占比4.27%,累計同比下降2.86%。
從以上出口數據來看,以工程機械為代表的“中國制造”核心產業正加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其貿易規模和占比均為倡議提出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亞洲、歐洲等市場規模和占比逐年上升,也表明了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地區結構趨於多元化,企業在鞏固“一帶一路”市場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了在歐洲、亞洲、北美洲等海外市場的重點布局。
2023年1-12月,工程機械產品月度出口額變化相對平穩。從單月變化來看,自7月開始至10月,連續4個月單月同比下降,11月、12月當月分別同比微增1%、2%。其中,工程機械整機累計出口額341.8億美元,同比增長17.1%,占出口總額70.4%;零部件累計出口額144.2億美元,同比下降3%,占出口總額的29.6%。
從2023全年的工程機械各類產品出口情況來看: 零部件出口額達到144.24億美元,出口額最高; 挖掘機出口額達到約83.07億美元,坐擁出口第二 工業車輛出口額達到約76.18億美元,坐擁出口第三; 鏟運機械出口額達到約60.33億美元,坐擁出口第三; 起重機械出口額達到約42.97億美元,坐擁出口第四,累計同比增長約50%,排第一; 混合攪拌出口額達到約15.29億美元,坐擁出口第八; 路面機械出口額達到約15.15億美元,坐擁出口第九; 鑿岩掘進樁工及工具出口額達到約9.96億美元,坐擁出口第十。 從數據來看,產品出口主要以零部件、挖掘機、工業車輛、鏟運機械、起重機械等設備為主。出口額增長較大的產品有:起重機械、混合攪拌、鏟運機械、工業車輛等。 此外,從貿易出口方式來看,2023年,工程機械產品一般貿易出口占總出口額的69.4%,為主要貿易方式。其次是加工貿易為20%。而對外承包工程機械出口貨物方式在海外業務規模呈現萎縮趨勢,僅占總出口2.3%。
2023年在各主要區域經濟體中,主要出口目的國市場出口額及增速依次為:
對俄羅斯出口60.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5%; 對美國出口42.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 對印尼出口23.1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1%; 對日本出口18.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1%; 對意大利出口17.9億美元; 對印度出口17.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80%; 對巴西出口14.7億美元; 對比利時出口12.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00%; 對沙特出口12.4億美元; 對土耳其出口11.4億美元; 對韓國出口10.4億美元,同比增長約90%; 對泰國出口10億美元,同比增長90%; 對越南、菲律賓出口均約9億美元...... 上述地區中,俄羅斯、意大利、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出口額和占比均有增長,表明了國內廠商在歐洲市場拓展業務的阻力小於北美洲,且西歐的建築業與東歐的資源業需求為中國工程機企業打開市場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如今已為第一大出口市場,出口額超過60億,占總出口12%。由於俄羅斯市場對中國企業呈現敞開狀態,後續有望提供較強的增長動力。 從需求端來看,印尼、泰國、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及中亞國家的工程機械總銷量總體呈現擴張態勢,且出口額規模逐年增長。由於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在東南亞區域比歐美廠商具備明顯的區位優勢以及關稅優勢,未來東南亞市場拓展前景可觀。 結合2023年國際市場競爭形勢不斷加劇,貿易保護對正常國際貿易構成嚴重幹擾,這對我國工程機械海外業務而言,挑戰與機遇並存。我國工程機械企業要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動東南亞、歐洲等市場的開拓步伐,同時還要完善售後服務和備件供應體系,紮實推進出海“一體化”進程。
數據來源: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
發表評論 取消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