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产品在中亚的市场占有率虽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份额较小,但年均增长率较快,市场份额持续上升。中国各类农机产品除谷物加工机器的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他类的农机产品均表现出上升趋势,高于俄罗斯,略弱于德国,且竞争优势不断得到优化,与欧洲国家争夺中亚市场的竞争力明显强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和“亚投行”的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和频繁。中亚国家对农业机械的强烈需求,让中国农机企业看到巨大商机,双方农机产品贸易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目前中国出口中亚国家农机产品的最大优势就是便捷的陆路通道和低廉的价格。中国与中亚国家农机产品的进口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呈现两极分化,一低一高,而且双方的互补性极强,贸易紧密,两者之间在农机产品市场上并非竞争关系。

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显示,自上合组织成立后,中国与中亚农机产品的贸易呈快速发展态势。2003年~2014年,中国对中亚农机出口贸易额以20,23%的年均增长速度快速上升,由562.7万美元增加至4269.1万美元。中国出口中亚的主要农机产品为四类,约占出口总额的90%,出口结构比较集中。同时,因为中亚国家轻工业薄弱,机械设备生产水平较低,农机产品主要依赖美国、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中国等国家,进口需求比较强烈。在中亚,中国已赶超美国和乌克兰的市场份额之和,发展趋势良好,并开始在中亚占有一席之地。
从市场份额的对比情况看,中国农机产品保持良好的出口增长趋势,成为中亚农机第四大进口来源国。而且,中国对应产品的竞争优势明显,更多来源于低廉的价格和较低的运输成本,这与中国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符。但中国在农机研发上仍需投入力度,还需引进先进的而生产技术,积极研发新的农机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从而实现产品竞争优势的升级,促使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化。在政府政策性的支持下,加大品牌影响力,加强服务意识,提升品牌效应,从而在激烈的中亚市场打下深厚的基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